战略院丁明磊研究员、石敏杰高级工程师、秦铮助理研究员在《光明网》发表署名文章: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日期:2023-08-01        来源:www.madam-ganko.com

字体:【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无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就可能影响甚至迟滞现代化进程。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打造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一、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支撑,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文化环境,科学是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仁人志士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人才救国”的伟大理想,积极提倡科学社会主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奋起争取民族独立。建党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确立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自然科学是人民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我们党善于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为军事斗争胜利提供坚强保障,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做了诸多科学技术实践的准备。新中国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维护国防安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国家战略需求对我国“一穷二白”的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信念。196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在《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十年规划)中凝练出“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总方针,提出“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步入新世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及加入WTO后的第一个科技规划,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十六字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其中“自主创新”这一方针的提出更是经过2000多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历经一年多战略研究、讨论和反复论证。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看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自立自强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体现了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创新驱动一脉相承的发展内涵,也体现了充分发挥我国科技创新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二、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夯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自立自强是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只有夯实科技发展根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行、领先阶段。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新的变化,成为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科技整体实力来看,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投入约1951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与此同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0余年来全球最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化学、物理、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14个领域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二。此外,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新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卓越的科技力量。

从部分关键领域来看,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持续提升,为引领未来科技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前沿技术领域,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向涌现出一大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战略高技术领域,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实现长期驻人,火星探测启动,深海空间站稳步建设,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运营。高端产业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稳步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移动通信实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5G在全球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商业首飞,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领域均保持世界领先。可以说,科技赋能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拓展新空间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一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服务大局,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开放合作,强化自主培养,以全球视野和世界一流标准,从战略规划、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好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统筹,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战略设计。

二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大学、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体系与领军企业协同机制。建立“高原造峰”攻关机制,强化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能力,形成快速动员和集结组合,提升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联合攻关的能力。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强化科技规划、资源、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科技政策与财税、产业、金融、社会、人才等政策的衔接配套。深化科教融合与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要素流动和配置体制,完善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制度,健全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四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与协同创新。围绕领军企业构建重点领域体系化、任务型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使其成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协同深度融合的主体力量,促进科技领军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融通创新。

五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灵活运用市场政策工具,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快速成长。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通过首购首订、预留采购份额、评审优惠等方式,加大对创新产品采购力度。探索新技术监管特区,在新兴领域建立激励创新、包容审慎、及时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六是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构建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建立领先技术的应用市场,快速审批应用、平台支撑、环境、创业投资投早投小,加强企业主导对前沿技术的生态构建。统筹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实施一批制度型开放的改革举措,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环境。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