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我国将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一大批毕业生走进院所、高校、企业,成为科研助理——他们“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他们“是科研队伍的蓄水池”,他们就是科研团队的一分子。本报今日推出特刊,邀您一起走近科研助理。 毕业生增加167万,叠加疫情影响,今年的高校...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
作为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的重要应用体现,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我国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当前,工业发展已经从信息时代转向智能时代,人口红利褪去促使人工成本持续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无接触经济”快速发展,“黑灯工厂”不断涌现,工业机器人在各个工业领域加速渗透,规模效应逐渐显...
(视觉中国供图) 在设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监测指标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务实性、系统性、可比性、开放性原则,以发挥科技指标的最大效用。 指标监测一直是评价科技规划成效的重要方式。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
德国专利局(DPMA)近日公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创新步伐大大加快。在与数字化相关的所有重要技术领域,2021年在德国登记的中国专利数量较去年显著增加。 德国电视一台日前以“在数字专利上领先美国,‘中国创新动力巨大’”为题刊文称,DPMA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充满希望的“...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金融科技风险事件频发,对传统框架中各监管机构的数据共享能力、适时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均提出了较大挑战。 金融科技驱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依托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和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我国的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成为该领...
用人主体在科技人才评价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应找准用人主体在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充分发挥积极性,提升科技人才评价效果,以此充分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切实解决我国科技创新中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过去一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同时,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科技...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根本体现。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探索“切好分好蛋糕”的制度安排,又要持续夯实共同富裕的底盘基础。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关键利...
正文快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创新资源配置全球化时代,科技人才全球配置的趋势愈发明显,高端科技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深刻改变着各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图景,推动着知识和技术的共享、传播、扩散.......
摘要:当前,影响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外部因素包括数字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本文重点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科研合作和创新合作的新动向。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数字工具的广泛应用促进科学知识流动和科研数据开放共享;在创新合作方面,疫情加速全球创新网络区域化,并助推高技...
摘要: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如何为小农户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实现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直是中国农业技术供给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山东丰信农业公司类似"平台经济"的技术供给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丰信农业以小农户为服务对象,以技术托管为主要方式,是在土地碎片化的现实制约...
摘要:在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代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路径。区域科创中心是国家创新布局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富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强,完全具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可以选择沈阳、...
摘要: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主战场。我国科技创新虽然已经有了坚实基础,但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通过对中国一汽的调研,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科技领军企业更要勇担重任,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
摘要:<正>关于科学革命趋势,主要有3个观点:第一,世界处于第二次科学革命的过程中。过去400多年,共发生两次这样大的科学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在16—18世纪,以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为开端,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摘要:我国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急迫,但在发展中存在着物流成本高、产业技术水平低、水资源分配矛盾突出等问题。科技创新在莱茵河流域的区域协调和产业升级转型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布局新的科技研发机构推动莱茵河流域产业升级、应用新技术建立监管协调模式、发展特色经济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面对我国...
摘要:<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是指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作为第一个自创区,"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被视为我国最早的"创新之核"。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自创区2.0"时期,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复杂,中关村...
摘要:<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未来产业呼啸而来,布局未来产业成为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前瞻部署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当前形势下,未来产业正成为我国下好产业培育"先手棋"、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必要之举。一、未来产业是大变局时代...
摘要:科学教育是面向科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核心是高水平研究型教育。历史上德、美、日三个后发国家皆因科学教育改革而支撑了自身科技崛起并引领科技强国建设。借鉴三国经验并结合国情,我国应尽快在国家层面推动实施"科教融合"理念,加强科技需求引领下的教育改革,从高水平研究型教育、应用型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三...
摘要: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法,介绍NTT DATA集团2012年至2021年的企业技术预测方法体系、预测逻辑等基本情况,总结其对于信息社会趋势判断的三方面特点,归纳其关注的技术创新趋势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服务创新、IT基础与网络架构、数据技术、生命科学和计算能力六个方面。分析了日本企业技术预测的特点、优势和不...